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42篇
  免费   24255篇
  国内免费   40731篇
测绘学   3422篇
大气科学   22529篇
地球物理   14685篇
地质学   38816篇
海洋学   16670篇
天文学   1408篇
综合类   5165篇
自然地理   3433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929篇
  2021年   1293篇
  2020年   2328篇
  2019年   5708篇
  2018年   6039篇
  2017年   5743篇
  2016年   5840篇
  2015年   5126篇
  2014年   4688篇
  2013年   5265篇
  2012年   5034篇
  2011年   4852篇
  2010年   4739篇
  2009年   4070篇
  2008年   3299篇
  2007年   3328篇
  2006年   2931篇
  2005年   2807篇
  2004年   3044篇
  2003年   2742篇
  2002年   2531篇
  2001年   2282篇
  2000年   1956篇
  1999年   2105篇
  1998年   2068篇
  1997年   2105篇
  1996年   1676篇
  1995年   1599篇
  1994年   1421篇
  1993年   1382篇
  1992年   1122篇
  1991年   850篇
  1990年   784篇
  1989年   672篇
  1988年   566篇
  1987年   427篇
  1986年   354篇
  1985年   275篇
  1984年   306篇
  1983年   176篇
  1982年   218篇
  1981年   150篇
  1980年   117篇
  1979年   115篇
  1978年   53篇
  1977年   44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ubsurface dams are rather effective and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saltwater intrusion in coastal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We carried out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elevation of saltwater wedge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subsurface dams. The elevation of saltwater wedge refers to the upward movement of the downstream saltwater wedge because the subsurface dams obstruct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and reduce the freshwater discharge. Consequently, the saltwater wedge cannot further extend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but rises in the vertical profile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downstream aquifer salinization.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ddress this issue, field-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dam heights, distances, and hydraulic gradients on the elevation of saltwater wedge. Our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upward movement of the saltwater wedge and its areal extension in the vertical domain of the downstream aquifer become more severe with a higher dam and performed a great dependence on the freshwater discharge. Furthermore, the increase of the hydraulic gradient and the dam distance from the sea boundary leads to a more pronounced wedge elevation. This phenomenon comes from the variation of the freshwater discharge due to the modification of dam height, location, and hydraulic gradient. Large freshwater discharge can generate greater repulsive force to restrain the elevation of saltwater wedge. These conclusions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behaviour of the freshwater–seawater interface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subsurface dams and help optimize the design strategy to better utilize the coast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海岛测绘的技术手段,将无人机引入海岛地形调查中,以Swallow-P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开展惠州市大亚湾虎洲海岛大比例尺测图为例,系统归纳了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的具体流程,并制作了DEM和DOM成果;经过实测地面点精度分析得出虎洲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成果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符合1∶1000测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丽  田华征  康蕾  戚伟 《地理科学》2020,40(6):863-873
在解析支撑能力和东北问题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出发建立全面振兴社会经济支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以地级市为单元对东北三省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各地市社会经济支撑能力差异显著,哈大沿线核心城市的支撑能力较强,西翼城市以及朝阳、七台河、绥化、葫芦岛、铁岭、双鸭山和鹤岗等资源型城市支撑能力较弱。因此未来东北地区在振兴政策的区域分布上应有所侧重,对不同地区施以不同的振兴或扶持政策。在创新、绿色、开放方面需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而在体制机制改革和共享服务建设方面需要全面覆盖,并重点加强黑龙江北部和辽宁、吉林西翼城市的共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博  田闯  金翠  史钊源 《地理科学》2020,40(8):1266-1275
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新要求。通过构建海洋经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对2000—2014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地级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主体的空间交互作用及空间效应进行研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效应影响因素进行甄别。研究表明:①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主体呈显著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交互作用;②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空间溢出的正反馈效应。影响因素中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贡献强度排序为:海洋环境>海洋产业>海洋人才>海洋资本>海洋科技,对其他地区溢出效应影响的排序为:海洋基建>海洋人才>海洋资本。研究为环渤海地区海洋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政  姚士谋  吴常艳 《地理科学》2020,40(12):1949-1957
采用空间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研究1999—2017年中国工业烟粉尘排放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工业烟粉尘排放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排放的基尼系数和污染物分布指数均呈现下降态势,空间集中程度有所缓和。② 中国工业烟粉尘排放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其排放中心不断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③ 中国工业烟粉尘排放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其冷热点区空间分布发生显著变化。④ 能源消耗、第二产业比重、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将会增加工业烟粉尘排放,而外资水平、治理技术水平和环境规制力度的提升则有利于减少工业烟粉尘排放。  相似文献   
6.
马巍  王民 《地理教学》2020,(4):11-13,29
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课堂评价原则:情境具有真实性、情境与教学目标具有关联性、情境应划分水平。同时提出从情境的结构和关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所涉及地理要素的数量及其关联程度两个角度分别对情境水平进行划分,并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方向”课例,提出目前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据实验的根本目的,为拓展学生对地理过程的理解,体验真实的地理原理,笔者将中学地理科学实验划分为经典实验室实验、时间变化模型实验、类比实验、空间变化模型实验、物理模型实验以及计算机模型实验六大类型,并对每一类型实验进行举例分析,希望以此深化地理科学实验的理论研究、丰富地理科学实验的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既能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与监控作用又能提高学生参与度、体现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中学地理课堂仍强调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为了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性,笔者应用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实例说明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路径,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应用以及课后统计。  相似文献   
9.
毛乌素沙地处于中国季风区的西北边缘,对气候变化敏感,是古气候演化和古环境变迁研究的理想场所。全新世气温回暖期,气候整体稳定但存在暖湿冷干的次级波动,不同类型沉积相组成的地层序列记录了全新世千年、百年尺度的气候不稳定性。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沉积序列的研究表明:(1)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沙漠/黄土边界带DLT、NB剖面粒度及Rb/Sr比值可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63 μm砂含量增加,Rb/Sr比值降低,揭示东亚冬季风增强,风成砂堆积,风沙活动加剧,气候干冷;反之,东亚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风化成壤程度加大,气候暖湿。(2)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黄土边界带及低洼沟谷区年代概率密度函数的分析显示,全新世早期~8\^5 ka BP风成砂堆积,风沙活动加剧,气候表现为干冷;全新世中期8\^5 ka~3\^0 ka BP地势较高处古土壤广泛发育,地势低洼处发育湖沼相/泥炭层,但在6.0 ka BP左右存在气候转冷过程;全新世晚期3\^0 ka BP以来气候波动频繁。(3)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冰筏冷事件、董哥洞石笋、季风边缘区湖泊、东部沙地等记录具有可对比性和相对一致性,反映出全新世千年和百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主要受全球变化的影响,这对预测和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地域人地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乡村空间重构成为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西方“后生产主义”语境下,乡村空间研究开始出现消费转向、社会-文化转向和后现代转向,多功能、全球化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成为西方乡村空间研究的热点;国内研究主要基于乡村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展开乡村空间重构过程—机理—调控研究以及微观视角下农户经济空间行为研究;当前,中国乡村空间重构呈现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学转型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组织与政府、企业、个人等其他主体之间的空间-权力关系成为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视角。政治经济地理学及“社会-空间”二元辩证法为乡村空间重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乡村空间重构研究应系统整合空间生产、主体能动性、土地资本化、社会关系网络、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农户地理等政治经济学、地理学理论,强化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要素相互作用及其空间响应机制研究,重点开展多要素多维度的乡村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变规律研究、乡村社会空间再生产研究、能动性视角下乡村劳动力空间生产研究、政府政策制度与城乡空间治理体系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